![]() 東方明珠 |
地名:寶山區 | 隸屬:上海市 |
區劃代碼:310113 | 代碼前6位:310113 |
行政區域:上海市 | 地理分區:華東地區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車牌代碼:滬 |
長途區號:021 | 郵政編碼:201900 |
轄區面積:約27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223.5萬人 |
人口密度:約8247人/平方公里 | |
行政駐地:密山路5號 | |
下轄地區:3個街道、9個鎮 |
![]()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友誼路街道 | 310113003 | 10.45km2 | 友誼路街道境內原為寶山縣城,1978年起作為寶鋼-區進行較大規模建設,形成新型城區。1982年成立街道辦事處,隸屬吳淞區和寶鋼地區辦事處領導,轄區東臨…[詳細] |
吳淞街道 | 310113007 | 7.52km2 | 吳淞街道:位于寶山區東部,東臨長江、黃浦江,西沿泗塘河,南起長江路延伸至東海船廠南圍墻,北到雙城路,面積7.52平方公里,居民3.03萬戶7.7萬人,…[詳細] |
張廟街道 | 310113008 | 張廟街道位于寶山區東南部,東起西泗塘河,西至共和新路,南迄一二八紀念路,北臨蕰藻浜。面積5.19平方公里。居民66199戶124675人,轄40個居委…[詳細] | |
羅店鎮 | 310113101 | 50km2 | 羅店是上海市的一個歷史名鎮,素有“金羅店”之稱。它位于寶山西北部,距市中心28公里,東距寶山新城16公里,西距嘉定城區11公里,北距太倉市 15 公里…[詳細] |
大場鎮 | 310113102 | 17.1km2 | 上海市寶山區轄鎮。1958年建東方紅公社,1984年置大場鄉,1989年建鎮。位于區境西南部,面積17.1平方公里,人口3.9萬。交通發達,滬太路、南…[詳細] |
楊行鎮 | 310113103 | 37.91km2 | 楊行,因宋南遷時(1127年)有一個叫楊垕(古字,音“厚”)的人來此經商落戶,“潛心經商,誠一無偽,商民共信,聚集成市”而得名,西靠沙浦河,后又稱白沙…[詳細] |
月浦鎮 | 310113104 | 22.2km2 | 上海市寶山區轄鎮。1959年建躍進公社四大隊,1960年改為月浦公社,1984年置鄉,1989年建鎮。位于區境北部,面積22.2平方公里,人口6.5萬…[詳細] |
羅涇鎮 | 310113106 | 28.3km2 | 上海市寶山區轄鎮。1958年建躍進公社一大隊,1959年改為羅涇公社,1984年置鄉,1993年建鎮。位于區境北部,面積28.3平方公里,人口2.2萬…[詳細] |
顧村鎮 | 310113109 | 41.66km2 | 一、基本概況
顧村鎮由原劉行鎮與顧村鎮合并而成,位于寶山區中西部,東臨楊行鎮,南瀕大場鎮,西接嘉定區馬陸鎮,北靠羅店鎮,全鎮總面積為41.6…[詳細] |
高境鎮 | 310113111 | 20km2 | 上海市寶山區轄鎮。1958年建先鋒公社,1984年置江灣鄉,1993年建鎮。位于區境南部大柏樹地區,面積20平方公里,人口2萬。全鎮道路縱橫交錯,四通…[詳細] |
廟行鎮 | 310113112 | 8.7km2 | 清乾隆《寶山縣志》記載,本地有座泗漕廟(在抗戰和文革中被毀),香火很旺,廟旁有一個村莊,進出村莊的巷子叫“廟巷”。1932年“一.二八”淞滬會戰,十九…[詳細] |
淞南鎮 | 310113113 | 13.7km2 | 上海市寶山區轄鎮。1958年建先鋒公社,1984年置淞南鄉,1993年建鎮。位于區境南部,面積13.7平方公里,人口8萬。交通發達,有12條市、區級公…[詳細] |
寶山城市工業園區 | 310113501 | 上海寶山城市工業園區是1995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的高科技、外向型、綜合性市級工業園區。園區規劃面積5.98平方公里。
園區位于上海市中心…[詳細] |
地名由來:
明朝時,出海船只來往于此,但長江口航道風急浪高,水流湍急,卻沒有導航標志。明成祖朱棣便命人在長江口南岸堆土造山,山上建“烽堠”,白天舉煙、晚上明火,為來往船只指明航向,當地百姓稱其為“寶山”。這座山之后沉沒于海,但其名沿用至今。
榮譽排行:
2023年2月,國家鄉村振興局發布第一批全國“一縣一品”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名單,寶山區羅店民俗畫(工藝美術類)入選。
2022年4月,寶山區被確定為“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
2022年1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寶山區為2021年度國家衛生城市(區)。
2021年12月,寶山區授牌命名為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
2021年11月,寶山區被確定為第二批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試點縣(區)。
2021年8月,寶山區上榜2021中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直轄市以及副省級城市市轄區),位列第47位。
2021年9月,寶山區被命名為2021-2025年度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寶山區為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寶山區人口數量為223.5萬人,位列上海市各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位。
基本介紹:
寶山區位于上海市北部,東北瀕長江,東臨黃浦江,南與楊浦、虹口、靜安、普陀4區毗連,西與嘉定區交界,西北隅與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為鄰,橫貫中部的蕰藻浜將全區分成南北兩部,吳淞大橋、江楊路大橋、蕰川路大橋、康寧路大橋、滬太路大橋橫跨其上。全境東西長17.5千米,南北寬約23.08千米,區域總面積365.3平方千米,其中陸域總面積302.3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寶山區常住人口2235218人。
寶山區地處黃浦江和長江的交匯點,寶山堪稱上海的“水路門戶”,海運連接164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個港口,集裝箱的吞吐量占上海港的70%以上,海運聯運和內河航運發達;陸路形成了鐵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四通八達交通網絡;距離虹橋、浦東國際機場均在半小時車程以內。
歷史沿革:
現寶山區于1988年9月,由寶山縣和吳淞區撤并而組成。
原寶山縣位于上海市北部,寶山縣境域在唐宋時屬昆山縣,南宋嘉定十年(1217)起屬嘉定縣。
清雍正二年(1724)從江蘇省嘉定縣析出東境建為“寶山縣”,與老縣嘉定同城而治。
1912年后直隸江蘇省。
1937年后日偽、汪偽統治期間,寶山縣劃歸上海市,改縣為區。
1944年復改為縣。
次年日軍投降后重歸江蘇省,隸第三行政區。
1949年5月解放后,先后隸蘇南行政區和江蘇省的松江專區。
1958年1月起劃歸上海市管轄。
1988年,由吳淞區和寶山縣“撤二建一”,成立新的寶山區。
原吳淞區沿革:吳淞在清道光三年(1823年)以前,屬寶山縣城(廂)廠的一部分。
清宣統二年(1910年),實施城鎮鄉自治后,改為吳淞鄉。
1928年7月劃歸上海特別市,首次建為吳淞區。
民國以來,吳淞區就三建三撤。
解放初期管轄范圍基本未變,直至1956年并入北郊區。
1949年5月人民政府接管舊政權。
1949年10月全區實施民主建政。
1958年成為寶山縣轄地。
1960年1月重建吳淞區。
1960年4月籌建城市人民公社。
同年10月城市人民公社停辦,第三次建立吳淞區。
1978年為寶山鋼鐵總廠建立上海市寶鋼地區辦事處。
1979年1月寶鋼地區辦事處建立。
1980年10月國務院批復成立吳淞區(1981年10月城廂鎮正式劃交)。
1988年1月27日國務院決定吳淞區與寶山縣同時撤銷建制,合并建為寶山區。
1997年,轄5個街道14鎮2鄉。
區政府駐友誼路街道。
1997年9月,轄區內原江灣機場8.6平方千米和共康小區部分區域0.726平方公里分別劃歸楊浦區、閘北區。
從1998年開始,地處寶山區長興島的前衛農場屬地化管理開始實施,于1998年年底整體移交寶山區。
2000年開展鄉鎮級行政區劃調整,至2002年6月底,下轄5個街道、9個鎮、2個鄉。
2005年長興、橫沙2鄉劃離寶山區并入崇明縣。
2006年撤銷海濱新村、吳淞鎮街道建制,設立吳淞街道;撤銷泗塘新村、通河新村街道建制,成立張廟街道。
至2011年底下轄3個街道、9個鎮,使用至今。
區劃:上海市·寶山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