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是由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從2003年起共同組織評選的,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和村。 |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關于組織申報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通知》(建規函〔2016〕177號)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等規定,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蔭城鎮等60個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詳細] |
2019年1月21日,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關于組織申報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通知》(建規函〔2016〕177號)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等規定,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井陘縣南障城鎮呂家村等211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詳細] |
2014年2月19日,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并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鎮等71個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詳細] |
2014年2月19日,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并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北京市房山區南窖鄉水峪村等107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詳細] |
2010年7月22日,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并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焦莊戶村等61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詳細] |
2010年7月22日,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并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涉縣固新鎮等38個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見附件1)、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焦莊戶村等61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見附件2)。 [詳細] |
2008年10月14日,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并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涉縣偏城鎮偏城村等36個村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詳細] |
2008年10月14日,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并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北京市密云縣古北口鎮等58個鎮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詳細] |
2007年5月31日,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并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琉璃渠村等36個村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詳細] |
10、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7年5月31日,根據《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等規定,在各地初步考核和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評審并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永年縣廣府鎮等41個鎮為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詳細] |
11、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5年9月16日,根據各地推薦,經專家評選及《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河北省蔚縣暖泉鎮等34個鎮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詳細] |
12、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05年9月16日,根據各地推薦,經專家評選及《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指標體系》審核,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靈水村等24個村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詳細] |
13、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2003年10月8日,根據各地評選推薦,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等10個鎮為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詳細] |
14、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2003年10月8日,根據各地評選推薦,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公布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爨底下村等12個村為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