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id="or98r"><del id="or98r"><menu id="or98r"></menu></del></p>
<table id="or98r"></table>
    <pre id="or98r"><label id="or98r"></label></pre>
      1. 您現在的位置 : 湖北省 > 武漢市

        湖北省武漢市

        [移動版] [武漢市榮譽與排名]
        地名:武漢市隸屬:湖北省
        區劃代碼:420100代碼前6位:420100
        行政級別:副省級市車牌代碼:鄂A
        長途區號:027 郵政編碼:430000
        轄區面積:8483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1232.7萬人
        人口密度:1453人/km2
        行政駐地:江岸區
        區劃代碼 面積簡介
        江岸區 420102 64km2
        江岸位于長江北岸、武漢市的東北部,區域總面積70.2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71.11萬,常住人口100萬。是中共武漢市委、武漢市人民政府、武漢市人大常委…[詳細]
        江漢區 420103 33km2
        江漢區因長江與漢水交匯而得名,是華夏名鎮、漢口源頭,有著“貨到漢口活”的美譽和佳話,自古是“楚中第一繁盛處”。轄區面積28.2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詳細]
        硚口區 420104 46km2
        硚口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主城區西北部長江、漢水交匯處,地理坐標東經114°9′~114°17′,北緯30°34′~30°38′之間。東臨武漢中央商務區(…[詳細]
        漢陽區 420105 108km2
        漢陽區地處東經113度41分~114度16分,北緯29度58分~30度33分,位于湖北省武漢市西南部,東瀕長江,北帶漢水,南抵沌口,西接蔡甸,呈三角形…[詳細]
        武昌區 420106 81km2
        武昌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始建于1800年前的戰國時期,有豐厚的文化歷史底蘊,現為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信息中心,200多家外地駐…[詳細]
        青山區(化工區) 420107 45km2
        青山區是武漢市中心城區之一,東與洪山區接壤,西與武昌區毗鄰,南倚東湖風景區,北瀕萬里長江,與天興洲隔江相望。全區面積47.3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詳細]
        洪山區 420111 509km2
        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是武漢市的七個中心城區之一(武漢的七個中心城區是: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全區土地面積502平方公里,人口87萬…[詳細]
        東西湖區 420112 439km2
        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漢市東西湖區)地處長江之北,漢江、漢北河及府澴河交匯環繞。滄海桑田、斗轉星移。東西湖區自圍墾建區60多年以來,從荒湖到良田…[詳細]
        經開區(漢南區) 420113 288km2
        漢南區區位優勢明顯從地理上看,黃金水道——長江穿境而過,有全年不凍港口——紗帽港,港區岸線4250米,枯水季節水深10——12米,2500噸貨輪可直航…[詳細]
        蔡甸區 420114 1094km2
        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是武漢市所屬的一個遠城區,原名漢陽縣,位于武漢西南,長江、漢江交匯的三角地帶,江漢平原末端,全區版圖面積約1100.8平方公里,F轄…[詳細]
        江夏區 420115 2015km2
        江夏區,隸屬湖北省武漢市,位于武漢市南部,北與洪山區相連,南與咸寧市咸安區、嘉魚縣接壤,東臨鄂州市、大冶市,西與蔡甸區、漢南區隔江相望。區境東西最大橫…[詳細]
        黃陂區 420116 2261km2
        大江大湖大武漢,好山好水好黃陂。黃陂是武漢的北大門,面積2261平方公里,人口115萬,分別約占全市的1/4、1/8,是武漢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城區…[詳細]
        東湖風景區 420116404
        東湖風景區…[詳細]
        新洲區 420117 1500km2
        新洲區是武漢市的新型城區,位于武漢市東北部、大別山余脈南端、長江中游北岸,界于東經114°30′—115°5′和北緯30°35′—30°2′之間,東鄰…[詳細]
        東湖新區 420170
        東湖新區的…[詳細]

        地名由來: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相連而得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

        黃鶴樓
        黃鶴樓
        長江文明館
        長江文明館
        武漢園博園
        武漢園博園
        黃鶴樓
        黃鶴樓
        東湖
        東湖

        2023年9月,武漢市被納入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布局建設名單(綜合型流通支點城市)。

        2023年8月,武漢市被納入第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名單。

        2023年5月,公安部公布擬命名全國首批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候選對象名單,武漢市入圍。

        2023年5月,武漢市入選全國第二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2023年5月,40座城市入選全國第二批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

        2023年4月,2023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出爐,武漢市位列第9名。

        2023年3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全國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市創建名單,武漢市入選。

        2023年2月,2022年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發布,武漢市位列第8。

        2023年2月,工信部公布2022年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名單,武漢市上榜,特色優勢產業:1.家用電力器具制造;2.紡織服裝、服飾業;3.醫藥制造業;4.食品制造業。

        2023年1月,國家郵政局公布2022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城市排行榜,武漢市位列第12。

        +查看更多武漢市榮譽與相關排名>>

        武漢,簡稱“漢”,俗稱“江城”,位于中國腹地中心、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江交匯處,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湖北省省會。地理位置為北緯29︒58'~31︒22′,東經113︒41'~115︒05'。在平面直角坐標上,武漢市東西最大橫距132.1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約154千米,形如一只自西向東翩翩起舞的彩蝶。

        2013年,市轄江岸、江漢、硚口、漢陽、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黃陂、新洲、東西湖、漢南13個行政區及武漢經濟開發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武漢化學工業區和武漢新港等5個功能區。區下轄149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3個鄉。全市群眾自治組織3211個,其中社區居民委員會1293個,村民委員會1918個。全市轄區面積8494.4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534.3平方公里。至年末,武漢市戶籍總人口為822.1萬人,其中,男性420.7萬人,女性401.4萬人;農業人口266.2萬人,非農業人口555.6萬人,戶口待定人口3000人。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1.3‰,人口死亡率5.0‰;人口自然增長率由上年的5.2‰上升到6.3‰。

        2013年,武漢市完成生產總值9051.3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5.4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4396.2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增加值4319.7億元,增長10.0%。一、二、三產業比重由上年的3.8:48.3:47.9調整為3.7:48.6:47.7。從2010年至2013年,生產總值連年跨上新臺階,連續突破5000億元、6000億元、8000億元和9000億元,充分發揮了武漢中部崛起戰略支點的作用。

        農業生產形勢穩定,主要農產品產量增加。2013年,武漢市完成農業總產值530.3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種植業產值305.1億元,增長8.5%;林業產值6.6億元,增長22.9%;畜牧業產值118.7億元,下降2.4%;漁業產值83.7億元,增長0.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3億元,增長6.2%。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2.25萬公頃,減少7000公頃,下降3.0%;棉花種植面積2.63萬公頃,與上年持平;油料種植面積8.95萬公頃,減少4100公頃,下降4.4%;蔬菜種植面積16.94萬公頃,增加6300公頃,增長3.9%。全年糧食產量126.9萬噸,增長0.8%;棉花產量3.3萬噸,增長35.1%;油料產量18.7萬噸,增長3.6%;蔬菜產量688.1萬噸,增長4.0%;生豬出欄308.2萬頭,增長3.3%;家禽出籠5802.1萬只,增長4.5%;禽蛋產量21.5萬噸,增長4.5%;牛奶產量7.1萬噸,增長6.7%;水產品產量49.0萬噸,增長4.6%。工業經濟快速發展,集聚能力持續增強。2013年,武漢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及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3113.3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394.1億元,增長18.0%,其中,制造業產值增長19.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產值增長6.4%。至年末,全市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64個。產值過100億元的企業14個,過10億元的企業105個。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全年11大工業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193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8.1%,6個工業行業產值超1000億元,其中,汽車及零部件產值2069.6億元,裝備制造產值1480.1億元,電子信息產值1419.0億元,食品煙草產值1210.2億元,能源及環保產值1005.0億元,鋼鐵及深加工產值1003.2億元。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4167.32億元,增長21.5%,其中,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806.0億元,增長20.0%;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2361.3億元,增長22.7%。

        交通建設成效明顯,綜合交通體系日臻完善。全年交通客貨運輸換算周轉量3342.3億噸千米,比上年增長11.0%。全社會貨運量44528.8萬噸,增長4.9%;貨物周轉量2556億噸千米,增長9.9%。全社會客運量29620.3萬人,增長7.7%;旅客周轉量1011.8億人千米,增長12.8%。全市民用航線245條,2013年增加41條,其中,國際航線25條,2013年增加5條;國內航線220條,2013年增加36條。通達國內城市和地區85個,通航國家和地區11個。天河機場旅客吞吐量1570.6萬人,增長12.3%;全市貨郵吞吐量13萬噸,增長1.0%。公路通車里程14022.7千米,增長5.1%,其中等級公路13717.6千米。在等級公路中,高速公路617.4千米。公路路網密度174.7千米/百平方千米,增長5.1%。全市汽車擁有量132.1萬輛,增長19.5%,其中小型汽車110.7萬輛,增長23.7%。在小型汽車中,私人小汽車94.8萬輛,增長24.7%。全年郵電業務總量164.4億元,增長2.4%。移動電話3G用戶達487萬戶,增長52.3%;ヂ摼W寬帶用戶369萬戶,增長16.1%。光纖入戶數233.4萬戶,增長16.5%。

        財政實力持續增強。2013年,武漢市實現公共財政總收入1730.7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地方公共財政收入978.5億元,增長18.1%,其中,稅收收入793.5億元,增長19.0%;非稅收入185.0億元,增長14.3%。區域金融中心地位不斷提升。2013年末,武漢地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4915.7億元,比年初增加1781.0億元,增長13.6%,其中個人存款5421.8億元,增加691.4億元,增長14.6%。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803.9億元,增加1337.0億元,增長11.7%。境內貸款中,短期貸款3679.4億元,增加598.6億元,增長19.4%;中長期貸款8332.9億元,增加682.5億元,增長8.9%。個人消費貸款1722.6億元,增加214.8億元,增長14.2%,其中,個人住房貸款1429.6億元,增加196.9億元,增長16.0%;個人購車貸款93.7億元,增加37.4億元,增長66.4%?偛吭O在武漢的金融機構達16個。在武漢設立或正籌建后臺服務中心的金融機構33個,新增6個。全市上市公司累計達58個,其中,境外公司13個,境內公司45個。

        商品市場繁榮興旺。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78.6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其中限額以上企業零售額2708.0億元,增長14.0%。按行業分,批發零售業零售額3514.7億元,增長13.6%;住宿餐飲業零售額363.9億元,增長7.9%。商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全市有限額以上商貿企業3018個,增加1076個,其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1960個,增加652個,實現銷售額9668.6億元,增長9.0%。全市有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批發零售企業99個,增加25個,實現銷售額7575.6億元,增長11.3%,其中銷售額100億元以上的批發零售企業14個,增加2個,實現銷售額5011.0億元,占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企業銷售額的51.8%。

        旅游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全年接待國內旅游者17022.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1.0%;接待海外旅游者161.4萬人次,增長7.0%。實現旅游總收入1690億元,增長21.1%,其中,國內旅游收入1633.4億元,增長21.7%;國際旅游收入9.1億美元,增長7.3%。旅游景區39個,其中,5A級景區2個,4A級景區16個,3A級景區12個。旅游星級以上賓館97個,其中,五星級賓館14個,四星級賓館31個,三星級賓館40個。

        會展業蓬勃發展。全年會展業直接收入44.5億元。全年舉辦各類展會節事活動618場,其中,展覽297場,會議221場。展覽總面積25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7%,其中,3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覽15場,增長50%;10萬平方米以上的特大型展覽6場,增長200%。參展參會客商1102萬人次,增長153%。

        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350.4億元,以美元計價為217.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9%,其中,進口總額608.9億元,以美元計價為98.1億美元,增長2.1%;出口總額741.4億元,以美元計價為119.4億美元,增長11.1%。在出口總額中,一般貿易出口60.3億美元,增長35.6%;加工貿易出口49.6億美元,下降10.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4億美元,增長10.0%。出口國別和地區數189個?诎敦涍\量761.3萬噸,增長16.0%。全年實際利用外資52.5億美元,增長18.1%。新批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數46個,增加2個,增長4.5%。在武漢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累計達200個,新增23個,增長13.0%。世界500強企業累計在武漢投資項目401個,新增45個。全年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20.8億美元,增長15.0%;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361人次,增長11.8%。

        基礎設施建設保持高強度投入。全年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投資1301.1億元,比上年增長6.7%。武(漢)咸(寧)城際鐵路、地鐵四號線一期順利建成投入運營,地鐵三號線、四號線二期、六號線、七號線、八號線進入施工階段,天河機場第三航站樓、天河機場交通中心、天河機場第二通道、長江大道范湖至中南路)、二環線西段、楊泗港快速通道、武漢四環線高速公路、鸚鵡洲長江大橋、江漢六橋、武(漢)深(圳)高速公路等計劃投資過25億元的重大城市基礎設施項目進展順利。2013年,武漢市建成區面積534.3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千米,增長2.7%。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467萬噸。全社會用電量437.2億千瓦時,增長8.4%。供應液化石油氣1.2億立方米,供應天然氣14.0億立方米。軌道交通線路總長度73.4千米,增加16.5千米,增長29.0%。全市公交線路340條,營運公共汽(電)車7602輛,出租汽車16597輛。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002.0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民間投資3502.0億元,增長35.6%,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8.3%。全年施工項目2650個,增長8.7%;新開工項目1711個,增長1.4%;完工投產項目1370個,增長7.8%。全年固定資產投資5974.5億元,增長19.1%,其中,第一產業投資13.3億元,下降23.5%;第二產業投資2266.7億元,增長33.0%,其中工業投資2258.1億元,增長32.7%;第三產業投資3694.5億元,增長12.2%。2013年,武漢房地產開發投資1905.6億元,比上年增長21.0%,其中,住宅開發投資1250.8億元,增長26.2%;辦公樓投資123.7億元,下降2.2%;商業營業用房投資274.3億元,增長36.1%;其他投資256.9億元,增長0.6%。房屋施工面積8545.1萬平方米,增長24.5%,其中住宅施工面積6225.8萬平方米,增長22.8%。房屋竣工面積679.3萬平方米,下降35.4%,其中住宅竣工面積529.7萬平方米,下降41.1%。

        資源環境建設取得新成效。武漢市擁有公園73個,其中免費開放公園66個。公園綠地面積6622.3公頃,比上年增加395.3公頃,增長6.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5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增長6.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8.9%,提高0.7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27.4%,提高0.3個百分點。全年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92.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95.0%;瘜W需氧量排放量15.5萬噸,下降2.8%;二氧化硫排放量10.3萬噸,下降2.5%;氨氮排放量1.8萬噸,下降2.5%;氮氧化物排放量14.9萬噸,下降4.2%。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5.1分貝,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69分貝。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95%。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全市有幼兒園1024所,比上年增加136所,增長15.3%。在園幼兒22.4萬人,增加2.1萬人,增長10.3%。小學590所,減少8所,下降1.3%,在校學生42.4萬人,增加1.1萬人,增長2.7%。普通中學369所,減少5所,下降1.3%,在校學生31.4萬人,減少1.6萬人,下降4.8%。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05所,減少6所,下降5.4%,在校學生9.9萬人,減少2.2萬人,下降18.2%。普通高等學校80所,增加1所,增長1.3%,在校研究生10.7萬人,增長1.0%,在校本科及大專生96.6萬人,下降3.8%。全市學前三年教育入學率84.9%,6周歲至11周歲人口入學率100%,12周歲-14周歲人口入學率100%,6周歲至14周歲盲聾啞弱智人口入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24%,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4.63%。

        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全市有政府部門所屬科學技術研究機構101所,國家重點實驗室23個,國家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3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6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3個。全市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62人。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55億元,比上年增加43億元,增長20.3%。承擔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2500項,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019項。市級登記科技成果405項,獲獎科技成果404項,其中國家獎30項。專利申請25680件,增加1575件,增長6.5%,其中發明專利9735件,增加1664件,增長20.6%。專利授權15901件,增加2203件,增長16.1%,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171件,減少81件,下降2.4%。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2件,增加2.2件,增長22.4%。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220.0億元,增加50.3億元,增長29.6%。全市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8個,國家863計劃成果產業化基地10個。高新技術企業900個,新增89個,增長11.0%。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604.5億元,增長23.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700.2億元,增長25.6%。

        文化事業繁榮興旺。全市有市屬藝術表演團體機構數8個,全年新排上演劇目22臺。全年專業劇團獲得國家獎14個,獲得省級獎28個。全市有市直公共圖書館2個,藏書374萬冊,接待讀者332萬人次。全年各出版機構出版報紙6.7億份,出版雜志1000萬冊。武漢出版社出版圖書19類848種1320萬冊。有市屬電視臺1座,電視節目11套。市屬廣播電臺1座,廣播節目8套,全年制作廣播劇8部。

        衛生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全市擁有衛生事業機構2764個,比上年末減少96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4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6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25個,婦幼保健院、所、站17個。衛生事業床位數66563張,增加4385張,比上年增長7.1%,其中醫院病床55076張。衛生技術人員數72164人,增加4152人,增長6.1%,其中,醫生27386人,護師、護士31136人。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3.3人,擁有醫院病床7.1張。法定報告傳染病總發病率195人/10萬人,兒童免疫接種率99.7%。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99.9%。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擁有體育場館127個,其中體育館13個,比上年增加3個,增長30.0%。市屬優秀運動員人數55人,發展等級運動員520人。全年舉辦市級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93次。武漢地區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體育比賽中獲得3枚世界級金牌,5枚國家級金牌。全年體育彩票銷售額12.5億元。

        居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提高。2013年,武漢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21.2元,比上年增長10.2%。人均消費支出20157.3元,增長7.1%,其中食品支出7770.7元,增長3.3%。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4.8平方米,增加1平方米。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24.5輛、計算機111.0臺、空調器203.6臺、移動電話230.3部。2013年,武漢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2713.5元,比上年增長13.6%。人均消費支出9127.0元,增長11.8%,其中食品支出3459.1元,增長6.6%。人均居住面積47.8平方米。每百戶家庭擁有洗衣機83.3臺、計算機36.6臺、空調器88.5臺、移動電話228.7部。2013年,武漢市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職工368.3萬人,比上年增長5.0%,其中在職249.2萬人,退休119.1萬人。參加職工醫療保險人數381.5萬人,參加居民醫療保險人數203.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68.2萬人,增長6.7%。工傷保險參保人數214.6萬人,增長7.3%。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19.4萬人,增長1.4%。全年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6.3萬人,下降2.4%。全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億元,增長18.8%。農村居民享受低保人數11.9萬人,增長9.8%;發放保障金2.1億元,增長48.3%。全市有社會福利院240個,床位數36597張。武漢地區福利彩票銷售額28.9億元,增長28.2%。全年籌集社會福利資金2.3億元,增長6.0%。


        以下地名與武漢市面積相當:



        中美特级黄a片
        <p id="or98r"><del id="or98r"><menu id="or98r"></menu></del></p>
        <table id="or98r"></table>
          <pre id="or98r"><label id="or98r"></label></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