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和團運動紀念館 |
地名:威縣 | 隸屬:邢臺市 |
區劃代碼:130533 | 代碼前6位:130533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縣 | 車牌代碼:冀E |
長途區號:0319 | 郵政編碼:054000 |
轄區面積:約994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49.62萬人 |
人口密度:約499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12個鎮、4個鄉 |
![]()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洺州鎮 | 130533100 | 63km2 | 威縣轄鎮,縣府駐地。1953年建城關鎮,1958年改東風公社,1984年改城關鄉,1985年設鎮,1988年更名名州鎮。面積63平方公里,人口3.8萬…[詳細] |
梨園屯鎮 | 130533101 | 54km2 | 威縣轄鎮。1953年置梨園屯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改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7公里。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3萬。邢清公路…[詳細] |
章臺鎮 | 130533102 | 58.5km2 | 威縣轄鎮。1956年置章臺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改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21.5公里。面積58.5平方公里,人口3.5萬…[詳細] |
侯貫鎮 | 130533103 | 68km2 | 威縣轄鎮。1958年建侯貫公社,1984年改鄉,1986年改鎮。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25公里。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3.4萬。轄北侯貫、南侯貫、西侯…[詳細] |
七級鎮 | 130533104 | 65km2 | 威縣轄鎮。1958年建七級公社,1984年改鄉,1986年改鎮。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33公里。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3.2萬。106國道縱貫鎮境。轄中…[詳細] |
賀營鎮 | 130533105 | 65km2 | 威縣轄鄉。1955年置賀營鄉,1962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中西部,距縣城13公里。面積65平方公里,人口2.9萬。106國道、邢清公路…[詳細] |
方家營鎮 | 130533106 | 54km2 | 威縣轄鄉。1953年置方家營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東臨老沙河,距縣城8公里。面積54平方公里,人口2.4萬。邢清、邢臨…[詳細] |
常莊鎮 | 130533107 | 58km2 | 常莊鎮位于威縣東部偏北,鎮政府駐地位于縣政府駐地東偏北35千米處,東與清河縣城關鎮、王官莊鎮相鄰,西與常屯鄉隔清涼江相望,南連梨園屯鎮,北與南宮市段蘆…[詳細] |
第什營鎮 | 130533108 | 79.5km2 | 威縣轄鄉。1953年置第什營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7.5公里。面積79.5平方公里,人口3.5萬。106國道縱貫…[詳細] |
賀釗鎮 | 130533109 | 66.8km2 | 威縣轄鎮。1952年置賀劉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中部。面積66.8平方公里,人口3.3萬。邢臨公路橫穿鄉境。轄西雪塔、東雪塔…[詳細] |
趙村鎮 | 130533110 | 60.5km2 | 威縣轄鄉。1953年置趙村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34公里。面積60.5平方公里,人口3.2萬。轄大張山、東陳賢…[詳細] |
固獻鎮 | 130533111 | 68.5km2 | 威縣轄鄉。1953年置固獻鄉,1958年屬梨園屯公社,1961年設固獻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12.5公里。面積68.5平方公里,…[詳細] |
棗園鄉 | 130533202 | 53.5km2 | 威縣轄鄉。1953年置棗園鄉,1958年屬梨園屯公社,1961年析建棗園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城19.5公里。面積53.5平方公…[詳細] |
張營鄉 | 130533206 | 50.5km2 | 威縣轄鄉。1956年置劉家營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1.5公里。面積50.5平方公里,人口2.4萬。西沙河縱貫…[詳細] |
常屯鄉 | 130533207 | 74.5km2 | 威縣轄鄉。1952年置常屯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城22.5公里。面積74.5平方公里,人口3.1萬。邢清公路過境![詳細] |
高公莊鄉 | 130533209 | 55.5km2 | 威縣轄鄉。1955年置高公莊鄉,1958年更名紅旗公社,1959年屬七級公社,同年析設高公莊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城28.5公里![詳細] |
地名由來:
金置洺水縣,后徙為威州治所;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威州為威縣。據明嘉靖《廣平府地》卷1《封域志》:“井陘者山之阨塞也,斥漳者河之津要也,屏蔽天邑,防御暴客,此其所以用威也!迸f之威州、今之威縣得名以此。
榮譽排行:
2023年8月,威縣被納入2023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
2023年1月,水利部公布第五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威縣入選。
2022年8月,威縣被列入第三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
2021年12月,農業農村部認定威縣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威縣人口數量為49.62,位列邢臺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河北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2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042位。
2021年1月,威縣位列河北省168個縣市區面積排行榜第58位。
2020年12月,威縣入選河北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
基本介紹:
威縣位于河北省東南部?偯娣e994平方千米?側丝54萬人(2004年)。
縣政府駐洺州鎮。郵編:054700。代碼:130533。區號:0319。拼音:WeiXian。
行政區劃
威縣轄5個鎮、11個鄉:洺州鎮、梨元屯鎮、章臺鎮、侯貫鎮、七級鎮、方家營鄉、第什營鄉、棗園鄉、固獻鄉、賀釗鄉、賀營鄉、張營鄉、常屯鄉、常莊鄉、高公莊鄉、趙村鄉。
歷史沿革
金代天會七年(1129年)置威州。此時威州在今威縣西北之百余里的井陘縣威州村。威縣當時稱洺水縣。元定宗二年(1247年)以洺水遙屬威州,憲宗二年(1252年)威州始從井陘徙治于洺水縣。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威州為威縣!斗庥蛑尽罚骸熬者山之阨塞也,斥漳者河之津要也,屏蔽天邑,防御暴客,此其所以用威也!蓖h因以為名。
2000年,威縣轄5個鎮、11個鄉:洺州鎮、七級鎮、章臺鎮、梨園屯鎮、侯貫鎮、方家營鄉、第什營鄉、張營鄉、賀營鄉、棗園鄉、固獻鄉、常屯鄉、賀釗鄉、趙村鄉、高公莊鄉、常莊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3025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名州鎮59691梨元屯鎮30655章臺鎮34675侯貫鎮34557七級鎮33049方家營鄉25540第什營鄉36099棗園鄉36818固獻鄉31218賀釗鄉33227賀營鄉29819張營鄉24780常屯鄉30310常莊鄉27432高公莊鄉29584趙村鄉32805
2002年底,威縣面積994平方千米,人口52.50萬。轄5個鎮、11個鄉,522個村委會?h0駐洺州鎮。
洺州鎮鎮0駐洺州村。面積78平方千米,人口3.86萬。轄50個村委會:洺州、西街、東街、南街、北街、黃街、辛莊、賈莊、王莊、李莊、馬莊、南關、東關、白伏、李寨、星光、十里、趙霍寨、戚霍寨、張霍寨、邱霍寨、姜霍寨、莫爾寨、肖侯莊、香花營、前麻固、后麻固、霍冉莊、大高廟、小高廟、西河洼、東河洼、馬安陵、郭安陵、羅安陵、管安陵、胡家屯、張家莊、皇神廟、渭上營、喬家莊、北郭莊、東郭莊、西夏官、東夏官、八里莊、時家莊、五里臺、桑家莊。
梨元屯鎮鎮0駐梨元屯村。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3.02萬。轄23個村委會:梨元屯、趙家營、西河口、小里固、東王曲、西王曲、南王曲、小王曲、杏園屯、紅桃園、王世公、南梁莊、東北街、西北街、祝家屯、西小莊、東趙、孫街、朱街、東街、西街、翟莊、陳固。
章臺鎮鎮0駐章臺村。面積36平方千米,人口3.40萬。轄30個村委會:大章臺、北章臺、中章臺、南章臺、郝家屯、三益莊、西小河、白小河、東柏悅、西柏悅、北胡帳、中胡帳、南胡帳、北楊莊、南章華、西章華、東章華、章華堡、逯家莊、朱莊、宋莊、南鎮、章劉、東里、西里、王撞、掌史、潘固、魚堤、翟莊。
侯貫鎮鎮0駐侯貫村。面積68平方千米,人口3.45萬。轄36個村委會:北候貫、西候貫、南候貫、北中候、南中候、宮家莊、梁莊、南狼窩、北狼窩、前郭固、秦郭固、后郭固、東郭固、馬橋、大潘莊、中潘莊、西潘莊、小潘莊、前王、西王、后王、義和營、趙宋、楊宋、魏宋、李宋、孫家莊、焦里莊、大里莊、崔里莊、東董呂莊、西董呂莊、楊長屯、劉家莊、北候伶仕、南候伶仕。
七級鎮鎮0駐七級村。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3.15萬。轄31個村委會:東七級、中七級、前七級、西七級、七級堡、太平莊、北高莊、銀邊莊、北雙廟、三元井、后古城、前古城、中古城、西魏疃、后魏疃、前魏疃、小里罕、大里罕、韓家莊、大劉莊、代家莊、張莊寨、西現莊、西范莊、高亮、士通、馬軍、閻莊、飛烏、后尹、前尹。
張家營鄉鄉0駐張家營村。面積50.5平方千米,人口2.44萬。轄25個村委會:張家營、西平鎮、東平鎮、曹家營、興隆寨、劉家營、前花疃、后花疃、南里莊、西王莊、前小辛、后小辛、北馬莊、勿堂、從容、窯洼、元寺、陸臺、軍寨、康寺固一、康寺固二、邵梁莊一、邵梁莊二、邵梁莊三。
方家營鄉鄉0駐方家營村。面積54平方千米,人口2.56萬。轄26個村委會:南方家營、西方家營、東方家營、北方家營、東徐固寨、西徐固寨、孫家寨、五馬坊、四馬坊、張家陵、馬塘寨、薛高寨、張官寨、王高寨、王家陵、孫家陵、翟家莊、第三口、龐蘇莊、宋莊、油坊、東堂、西堂、南里、后里、趙里。
常莊鄉鄉0駐常莊村。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2.64萬。轄22個村委會:常莊、田村、鴨窩、桑園、后店、何莊、孫莊、大河、團堤、孟村、前屯、后屯、南倉莊、北倉莊、豆坊屯、尚家寨、牛家寨、孟官莊、安上一、安上二、東小莊、東陳莊。
第什營鄉鄉0駐第什營村。面積79.5平方千米,人口3.54萬。轄42個村委會:第什營、蘇留寨、南郭莊、牙水寨、成志莊、吳家莊、戚家莊、秦李莊、井王莊、北草廠、南草廠、吳王目、王王目、張王目、第四營、董家莊、譚家莊、頭百戶、管王街、東梨園、西梨園、西古城、東古城、佃尚營、九馬坊、楊家莊、胡楊街、南韓莊、司家莊、圣佛堂、良善莊、南林莊、康家洼、馬廠、蘇莊、蘆頭、高家、北劉、東蓋、西蓋、麥子烏營。
棗園鄉鄉0駐棗園村。面積53.5平方千米,人口3.66萬。轄36個村委會:棗園、牛寨、李店、劉洼、東莊、全禮、后洼、前洼、翁屯、羅莊、大蘆、官地、丁寨、寺前、于化、潘店、司莊、邵固、后辛莊、南辛莊、魏家寨、西里固、閻里固、王里固、董里固、東張莊、雞澤屯、東臺吉、西臺吉、辛臺吉、劉家屯、井湖寨、東孫莊、太陽廟、東李莊、王家屯。
高公莊鄉鄉0駐高公莊村。面積55.5平方千米,人口2.93萬。轄30個村委會:東高公莊、前高公莊、西高公莊、中高公莊、北孫家莊、北蔣家莊、大李莊、河里莊、西魚臺、東魚臺、河岔股、東現莊、前蘇莊、東趙莊、吳宋莊、后蘇莊、李家屯、大宋莊、小李莊、小張莊、前張莊、后張莊、小趙莊、宋安、郭家、經鎮、大趙、東平、西平。
賀營鄉鄉0駐賀營村。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2.99萬。轄32個村委會:賀營、魏村、陳莊、胡莊、東徐、西徐、沙西、小營、泮村、陶莊、大寧、曹王營、許官營、東沙營、西沙營、曹西莊、項家營、西草廠、紅龍集、趙家莊、東中營、西中營、后高莊、前高莊、袁家莊、姜七里、范七里、趙七里、范家營、祁王莊、仁里集、北臺吉。
固獻鄉鄉0駐固獻村。面積68.5平方千米,人口3.10萬。轄36個村委會:固獻一、固獻二、固獻三、朱家莊、后葛寨、富興莊、蔣家莊、沙柳寨、陳家莊、南趙莊、趙家莊、中凌頭、后凌頭、前凌頭、前葛寨一、前葛寨二、白果園一、白果園二、白果園三、白果園四、孫河北寨、馬河北寨、劉河北寨、西孫家莊、沙河辛莊、沙河王莊、馮莊、魏家、侯家、黑劉、蔡寨、張莊、杏園、韓莊、郭村、大寨。
趙村鄉鄉0駐趙村。面積60.5平方千米,人口3.07萬。轄32個村委會:后趙、前趙、中趙、東趙、宏曲、田莊、前南寺莊、中南寺莊、后南寺莊、東范家莊、東徐家莊、西徐家莊、南徐家莊、北徐家莊、西張舟刀、中張舟刀、東張舟刀、大張山、郭田莊、西安仁、中安仁、東安仁、前安仁、前寺莊、東寺莊、西寺莊、北寺莊、東賢塔、西賢塔、北亭上、北辛莊、孫尹莊。
常屯鄉鄉0駐常屯村。面積74.5平方千米,人口3.01萬。轄31個村委會:南常屯、北常屯、東王目、西王目、后柳疃、西柳疃、東柳疃、南大城、東正店、西正店、南辛店、西辛店、東辛店、東馬莊、東邴莊、西邴莊、北大城一、北大城二、北大城三、北大城四、安莊、高莊、蘇村、亭上、褚莊、魏寨、棗科、夏莊、橫河、史莊、楊莊。
賀釗鄉鄉0駐賀釗村。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3.20萬。轄40個村委會:西賀釗、東賀釗、西大城、東大城、北大城、南大城、南小城、陶管營、余官營、前李陳、后李陳、陳劉莊、北劉莊、馬家莊、西鄭河、東鄭河、蘇家林、集小河、張小河、北小河、王小河、小王莊、小劉莊、西雪塔、南雪塔、東雪塔、北雪塔、小陳固、天竺莊、北陳、張陳、楊陳、賀陳、孔陳、侍曾、黃臺、董村、郭牛、趙牛、張牛、-。
歷史沿革:
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建威州。
明洪武二年(1369)威州降為縣,威縣縣名首次出現。
1958年11月威縣并入南宮,縣降為鎮。
1961年恢復威縣建制,至今。
區劃:河北省·邢臺市·威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