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和團運動紀念館 |
地名:第什營鎮 | 隸屬:威縣 |
區劃代碼:130533108 | 代碼前6位:130533 |
行政區域:河北省 | 地理分區:華北地區 |
行政級別:鎮 | 車牌代碼:冀E |
長途區號:0319 | 郵政編碼:054000 |
轄區面積:約79.5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5萬人 |
人口密度:約440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42個行政村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第什營村 | ~201 | 鎮中心區 | 現為鄉政府駐地,此地原有周徐村、周言村二小村,明朝朱元璋的兒子沈簡王朱模的沈陽衛十八營之第十營軍屯于此,清順治十六年,屯丁歸威縣,三村并為一村,取村名…[詳細] |
譚家莊村 | ~202 | 村莊 | 明洪武(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年號)十六年,譚姓至此建村,以姓氏取名譚家莊![詳細] |
東梨園村 | ~203 | 村莊 | 據傳,該村建于元朝,李姓居住最早,取村名李連頭,后按方位分為西李連頭、東李連頭。清朝,此村種梨樹較多成園,遂改名西梨園頭、東梨園頭,后簡稱西梨園,東梨…[詳細] |
西梨園村 | ~204 | 村莊 | 西梨園村位于第什營鎮鄉政府西部,全村現有人口1047人,其中黨員數24人,耕地面積2600畝,主要種植綠化苗木、葡萄,合作社2個,其中1個合作社種植苗…[詳細] |
南林莊村 | ~205 | 村莊 | 明嘉靖(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的年號)年間,馬姓由河南逃荒至此建村定居,原為東梨園附屬村,后析出,名前林,民國初年(1912年),因臨近東梨園更…[詳細] |
良善莊村 | ~206 | 村莊 | 該村建于明洪武(明朝第一任皇帝朱元璋的年號),當時村中多張姓,取村名十張莊,后遷民陸續至此,團結互助,關系甚恰。清順治初,改名良善莊![詳細] |
蘇莊村 | ~207 | 村莊 | 蘇莊村位于106國道第什營鎮西南部,威縣、廣宗、邱縣邊界地帶。全村現有人口580人,黨員13人,耕地面積970畝,其中沙荒地1100畝,淺井33眼,變…[詳細] |
北劉村 | ~208 | 村莊 | 明初,山西洪洞縣兩戶劉村遷民至此,分別在南北兩地定居,北面村莊取名北劉村![詳細] |
司家莊村 | ~209 | 村莊 | 明永樂(明成祖朱棣的年號)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司姓至此建村,以姓氏取村名司莊,1982年地名標準化處理時,更名司家莊![詳細] |
圣佛堂村 | ~210 | 村莊 | 據傳,唐朝時,此地有一大佛寺,名圣安寺,寺內許多佛家。明初,山西遷民張姓、耿姓至此定居,張姓在路東建村名圣佛堂,耿姓在路西建村名耿莊,后兩村合一,名圣…[詳細] |
康家洼村 | ~211 | 村莊 | 康洼村位于106國道西側,第什營鎮鄉政府西南3.5公里處,全村256戶,人口1002人,其中黨員21名,村兩委班子5人,現有耕地2122畝,人均純收入…[詳細] |
南草廠村 | ~212 | 村莊 | 南草廠村位于第什營鎮東南,106國道東側,北鄰北草廠村,現有人口1665人,黨員38人,耕地面積2110畝,沙荒地1000畝,主要種植桃樹、葡萄,其中…[詳細] |
北草廠村 | ~213 | 村莊 | 北草廠村地處第什營鎮南106國道東側,人口1003人,其中黨員46人。耕地面積1450畝,主要種植葡萄、棉花、蔬菜,其中葡萄約460畝,蔬菜大棚3個,…[詳細] |
管王街村 | ~214 | 村莊 | 管王街村位于第什營鎮東南方向,106國道東側,人口1136人,黨員45人,耕地1696畝,種植葡萄300畝,桃樹250畝,蘋果樹290畝,規模養殖戶7…[詳細] |
胡楊街村 | ~215 | 村莊 | 相傳,該村建于唐朝,村人愿該村多出官,取名老官寨,明永樂年間,洪洞縣遷民至此居住。崇禎年間,山東高密縣遷民胡姓也遷居此地,人口漸繁,分為東興旺、西興旺…[詳細] |
西蓋村 | ~216 | 村莊 | 西蓋村位于第什營鎮鄉政府西南部,近鄰東蓋村,全村現有人口1661人,其中村正式黨員30人、預備黨員2名,耕地3156畝,有大井5眼,小井32眼,村跟他…[詳細] |
東蓋村 | ~217 | 村莊 | 東蓋村位于第什營鎮鄉政府南部,近鄰西蓋村,全村現有人口606人、193戶,其中黨員29人,村委會干部3人,耕地面積1088畝,其中種植梨樹260畝,種…[詳細] |
南韓莊村 | ~218 | 村莊 | 明朝董姓最早遷居此地,取村名董莊,后山西洪洞縣遷民韓姓至此定居,人口日繁,該村名為韓莊,1982年地名標準化處理時,更名南韓莊![詳細] |
東古城村 | ~219 | 村莊 | 東古城村位于第什營鎮政府東南3公里處,全村人口386人,其中黨員20人;村兩委干部3人,耕地519畝,其中葡萄230畝桃樹120畝,棉花170畝,村內…[詳細] |
西古城村 | ~220 | 村莊 | 西古城村位于第什營鎮東南方向4公里,北鄰東古城村,現有人口1018人,其中黨員34人,預備黨員2人,耕地面積1536畝,主要種植葡萄、棉花等農作物,衛…[詳細] |
南古城村 | ~221 | 村莊 | 據傳,此地是上白城故址,故名古城,1961年按方位分為東古城、西古城、南古城![詳細] |
蘆頭村 | ~222 | 村莊 | 第什營鎮蘆頭村位于縣城南部、106國道東側,東與第什營鎮高家村接壤,西與第什營鎮第什營村接壤,南與第什營鎮南韓莊村接壤,北與第什營鎮譚家莊村接壤,是典…[詳細] |
高家村 | ~223 | 村莊 | 明永樂(明成祖朱棣的年號)年間,河南許州遷民高姓至此定居,取村名高家![詳細] |
馬廠村 | ~224 | 村莊 | 馬廠村位于第什營鎮東北方向106國道東3公里,人口1353人,總戶365戶,其中黨員35人,耕地2080畝,機井27井,本村以種植葡萄為主,約1500…[詳細] |
蘇留寨村 | ~225 | 村莊 | 蘇留寨村位于第什營鎮東北4公里,有5個村民小組460戶,全村人口1210人,其中黨員38人,村干部5人全村有耕地1800畝,其中葡萄1200畝,桃樹1…[詳細] |
戚家莊村 | ~226 | 村莊 | 戚家莊村位于第什營鎮東北3公里。有2個村民小組126戶,全村人口395人,其中黨員20人,村干部3人。全村有耕地804.8畝,其中梨樹200畝,葡萄1…[詳細] |
成志莊村 | ~227 | 鎮鄉結合區 | 成志莊村地處106國道以東,總人口2035人,黨員66名。耕地面積3560畝,以棉花種植為主、主要產業、梨樹種植190畝,葡萄種植500畝,桃樹種植2…[詳細] |
第四營村 | ~228 | 村莊 | 明朝朱元璋的兒子沈簡王朱模的沈陽衛十八營軍屯地之一,駐扎過宋軍第四營,故名第四營![詳細] |
秦李莊村 | ~229 | 村莊 | 秦李莊與董家莊原為一村,名馬莊營,是沈陽衛軍屯地之一,1956年分為兩個行政村,西頭董姓較多,稱董家莊;東部秦姓較多,稱秦李莊![詳細] |
董家莊村 | ~230 | 村莊 | 董家莊村位于第什營鎮政府東6公里,現有人口746人,黨員38人,現有耕地1449畝,其中梨樹種植300畝,葡萄102畝,蔬菜大棚120畝,蛋雞養殖3戶…[詳細] |
佃尚營村 | ~231 | 村莊 | 佃尚營村位于鎮政府東南660鄉道上,全村人口405人,其中黨員11人,耕地面積900畝,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兩個,威縣民信農作物專業合作,已流轉土地36…[詳細] |
頭百戶村 | ~232 | 村莊 | 頭百戶村位于第什營鎮東南2公里,3個村民小組349戶1144人,其中黨員32人,村兩委5人。全村耕地2524畝,其中葡萄350畝,桃樹130畝,水果玉…[詳細] |
楊家莊村 | ~233 | 村莊 | 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楊姓、賈姓至此建村,因楊姓人多,取村名楊家莊![詳細] |
王王目村 | ~234 | 村莊 | 王王目村人口750戶共計2400人,村兩委班子共7人,其中黨員6人,全村擁有黨員44人。外出務工人員500名左右,以中青年為主;全村擁有耕地4300畝…[詳細] |
張王目村 | ~235 | 村莊 | 明永樂元年,山西遷民至此定居,此村建在吳王目、王王目中間,名中王目,清順治二年,改名九馬營,后分為倆村,東面村名張王目,西面村名九馬坊![詳細] |
九馬坊村 | ~236 | 村莊 | 九馬坊村位于第什營鎮東北8千米,村占地200畝,總人口296戶共計946人,33名黨員,村兩委班子4人,均為黨員。全村擁有耕地1450畝,種植桃樹38…[詳細] |
吳王目村 | ~237 | 村莊 | 明洪武二十五年,山西遷民吳姓、范姓、潘姓三家至此定居,因村南有王母娘娘廟,取村名吳王母,后沿寫為吳王目;吳王目村擁有人口1330人,黨員32人,全村擁…[詳細] |
吳家莊村 | ~238 | 村莊 | 吳家莊村地處第什營鎮東,老沙河西側,與固獻鄉接壤。村人口1665人,黨員46人,耕地面積3365畝,主要產業以棉花種植為主,葡萄300畝,桃樹300畝…[詳細] |
麥子烏營村 | ~239 | 村莊 | 麥子烏營村地處第什營鎮東端,老沙河西岸,村有1199人,耕地面積2756畝,以棉花種植為主,梨樹種植20畝,葡萄種植50畝,桃樹100畝,小麥290畝…[詳細] |
井王莊村 | ~240 | 村莊 | 井王莊村地處第什營鎮最東端,老沙河西岸,北鄰麥子烏營村,西鄰董家莊村,村總人口270人,其中黨員15名,F有耕地650畝,主要種植辣椒、棉花、山藥;規…[詳細] |
牙水寨村 | ~241 | 村莊 | 牙水寨村西臨第四營村;北鄰成志莊村,總人口806人,黨員32人,耕地面積1500畝,主要產業:種植棉花300畝,標準化梨園種植700畝,核桃種植500…[詳細] |
南郭莊村 | ~242 | 村莊 | 南郭莊村位于第什營鎮東南,總人口900人,其中黨員36名,F有耕地面積960畝,沙荒地、棗樹林3000余畝,大棚葡萄現有120畝,其他種植面積800多…[詳細] |
地名由來:
因鎮政府駐第什營村而得名。此地原有周徐村、周言村二小村,明朝朱元璋的兒子沈簡王朱模的沈陽衛十八營之第十營軍屯于此,清順治十六年,屯丁歸威縣,三村并為一村,取村名第什營。
基本介紹:
威縣轄鄉。1953年置第什營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城7.5公里。面積79.5平方公里,人口3.5萬。106國道縱貫鄉境。轄第什營、譚家莊、東梨園、西梨園、南林莊、南韓莊、蘆頭、高家、良善莊、蘇莊、北劉、司家莊、圣佛堂、西蓋、東蓋、康家洼、北草廠、南草廠、管王街、胡楊街、南古城、東古城、西古城、成志莊、吳家莊、吳王目、張王目、九馬坊、王王目、楊家莊、馬廠、蘇留寨、戚家莊、第四營、頭百戶、佃尚營、南郭莊、秦里莊、董家莊、牙水寨、井王莊、麥子烏營42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商貿、運輸、建筑、建材、飲食服務等業。農業主產小麥、棉花、花生。
歷史沿革:
1949年屬第七區。
1953年建一區第什營鄉。
1958年8月屬東方紅人民公社,為第什營管理區,11月屬威鎮人民公社,屬南宮縣。
1961年5月恢復威縣建制,建第什營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改為第什營鄉。
1996年1月原成志莊鄉并入第什營鄉,鄉人民政府駐地未變。
2016年8月撤鄉設鎮稱第什營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