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寧草海自然保護區 |
地名:畢節市 | 隸屬:貴州省 |
區劃代碼:520500 | 代碼前6位:520500 |
行政區域:貴州省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地級市 | 車牌代碼:貴F |
長途區號:0857 | 郵政編碼:551000 |
轄區面積:約26852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89.96萬人 |
人口密度:約257人/平方公里 | |
行政駐地:畢節市 | |
下轄地區:2個行政村 |
![]()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七星關區 | 520502 | 3412km2 | 七星關區
地處東經104°51'—105°55',北緯27°03'—27°46'。東北與金沙縣接壤,東與大方縣相鄰,南與納雍縣連接,西南與赫章縣…[詳細] |
大方縣 | 520521 | 3502km2 | 大方縣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地區中部、烏江上游六沖河北岸,東與黔西縣毗鄰,東北抵金沙,南靠六沖河同織金縣接壤,西南以瓜仲河為界與納雍縣相望,西部和西…[詳細] |
金沙縣 | 520523 | 2528km2 | 金沙縣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畢節地區東部,地處烏蒙山脈與婁山山脈交匯處,坐落于烏江與赤水河之間,東以偏巖河抵遵義縣,西交馬洛河接畢節市,西南以崇山峻嶺枕大…[詳細] |
織金縣 | 520524 | 2867km2 | 織金縣轄11個鎮、13個鄉、8個民族鄉:城關鎮、桂果鎮、牛場鎮、貓場鎮、化起鎮、龍場鎮、八步鎮、以那鎮、三塘鎮、阿弓鎮、珠藏鎮、三甲白族苗族鄉、自強苗…[詳細] |
納雍縣 | 520525 | 2448km2 | 一、歷史沿革、區位、氣候
納雍縣原屬大定府(今大方縣),民國卅年(1941年)成立納雍縣設治籌備處,因縣南有一納雍
河,即以納雍為縣名(亦取納民雍…[詳細] |
威寧縣 | 520526 | 6296km2 | 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貴州西大門。位于貴州省境西北部,北、西、南3面與云南省毗連。全縣總面積6296.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森林覆蓋率3…[詳細] |
赫章縣 | 520527 | 3245km2 | 一、總體情況介紹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赫章縣位于貴州省西北部烏江北源六沖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東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過度的烏蒙山區傾斜地帶,地…[詳細] |
高新區(金海湖新區) | 520571 | 畢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前身是2010年批準成立的貴州省高新技術產業基地,2011年7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9年9月30日,省人…[詳細] | |
百里杜鵑管理區 | 520572 | 百里杜鵑管理區的…[詳細] | |
黔西市 | 520581 | 2554km2 | 黔西地處烏蒙高原東部、烏江中游、鴨池河北岸,距省會貴陽68公里,距畢節市政府所在地七星關區77公里,有“水西門戶、貴筑藩屏,黔中腹地、省府咽喉”之稱,…[詳細] |
地名由來:
“畢節”一詞的最早出現于明朝。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二月置畢節衛,為畢節之名之始,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畢節衛置畢節縣,以后沿用。畢節是彝語地名,彝族語讀作“比躋”為彝族一個家支頭人的名字!兑臅份d:“畢節稱比躋,系白羅之名,因好其地為‘比躋’,久之叫著畢節……”最后用漢語音寫作現名。另一種說法是說法是畢節城建完時恰好是除夕佳節,故名之!懂吂澘h志》載:畢節為“順元路亦奚不薛路地,平遲安得長安所,屬湖南,置畢節驛。建置之初時逢除夕,故曰畢節”。
榮譽排行:
2023年9月,畢節市被納入現代流通戰略支點城市布局建設名單(復合型流通支點城市)。
2023年4月,2023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出爐,畢節市位列第150名。
2023年3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全國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范城市創建名單,畢節市入選。
2022年,畢節市GDP總量為2206.52億元,位列2022年貴州省各市州GDP排名第3位。
2022年8月,畢節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
2022年8月,畢節市入選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
2022年6月,財政部公布2022年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名單,畢節市上榜。
2021年,畢節市GDP達2181億元,位列2021年貴州省各市州GDP排名第3位。
2021年5月,畢節市位列2021年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第208(四線城市)。
基本介紹:
畢節,烏蒙山腹地,川滇黔鎖鑰,貴州高原屋脊,長江珠江屏障。位于貴州省西北部,地處川、滇、黔三省結合部,東靠貴陽市、遵義市,南連安順市、六盤水市,西鄰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北接四川省瀘州市,為烏江、北盤江、赤水河發源地;轄七星關區、大方、黔西、金沙、織金、納雍、威寧、赫章、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7縣2區250個鄉(鎮、辦事處),國土面積26853平方公里,2010年末總人口833.89萬人;平均海拔1600米,最高處位于赫章縣珠市彝族鄉與威寧縣交界的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屋脊;大部分地方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均日照1231小時、氣溫13.09℃、降雨量1129.04mm、無霜期266天,森林覆蓋率38.75%,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氣候宜人,適合于多種農作物和動物的生長、繁衍。
畢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風古樸。夏為梁州獻域,殷周至元朝,屬古夜郎、羅施等國,明隸屬貴州布政司水西宣慰司,解放后設畢節專員公署,1970年更名為畢節地區行政公署,2011年底撤銷畢節地區和縣級畢節市設立地級畢節市;有奢香博物館、可樂遺址(夜郎古都)、彝族大屯土司莊園、黔西觀音洞遺址(舊石器時代)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史前文物和建筑群,展示著古人類的歷史遺蹤、夜郎古國的神秘、水西文化的燦爛;有勇開九驛的明初彝族女杰奢香、報國愛民的清代重臣丁寶楨、李世杰;多彩的民族服飾,原生態的民間音樂,婀娜多姿的民族舞蹈,彰顯出畢節市歷史文化的厚重和民族民間文化的無窮魅力。
畢節,革命老區,紅色熱土。1934年1月,貴州省第一個中共地下黨支部在畢節建立;1935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現畢節市林口鎮的“雞鳴三省村”召開了常委分工會議;1936年2月,紅二、六軍團在畢節創建了黔西北革命根據地,成立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組建了全國唯一的省級抗日武裝——貴州抗日救國軍。夏曦、錢壯飛、吳正卿等中共要人和許多紅軍戰士熱血灑畢節,長眠在此地。畢節還有五千多名熱血青年涌躍參加了紅軍。
畢節,礦產和水能資源富集,生物資源多樣。優質無煙煤可開采儲量達256億噸,占貴州已探明的煤炭儲量的48%以上,硫鐵礦、鐵、磷儲量居貴州之首;區內河流分屬長江、珠江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93條,100平方公里的有80條,總流量128.2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21.2萬千瓦,可開發量為161萬千瓦;烤煙產量占貴州省的40%以上,是全國四大煙區之一;盛產核桃、茶葉、生漆、油菜、辣椒、大蒜、天麻,杜仲、五倍子等農特產品,享有“中國竹蓀之鄉”、“中國天麻之鄉”、“中國皺椒之鄉”、“中國核桃之鄉”、“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中國漆城”、“天然藥園”之譽。
畢節,洞的王國,花的世界,鳥的樂園,人間勝地,山川秀麗,景色迷人。旅游資源獨具特色,主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最美六大旅游洞穴之首——織金洞,被譽為“地球的彩帶、世界的花園”的國家級森林公園——百里杜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原明珠”——威寧草海,集奇山、秀水、異石為一體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巖溶百科全書”——九洞天,高峽平潮、古彝圣水——支嘎阿魯湖,中國十大避暑名山、貴州屋脊——赫章阿西里西山。
畢節,無畏貧窮,奮力爭先,放眼長遠,憧憬未來。1988年6月時任貴州省委書記的胡錦濤同志親自倡導創建的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是科學發展觀的早期探索和先行實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在貧困地區改革與發展實踐中的成功范例;自試驗區建立以來,中央統戰部、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齊聚試驗區,譜寫著新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多黨合作、共同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的新篇章;經過20多年的發展,畢節試驗區貧困人口急劇下降,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當前,畢節試驗區正站在新一輪改革發展的新起點,堅持“加速發展、加快跨越、推動轉型”的主基調,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和城鎮化帶動戰略,繼續深化和拓展“三大主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試驗區從資源大區向經濟強區轉變、從石漠化嚴重地區向生態環境優美地區轉變、從人口大區向人力資源大區轉變、從欠開放地區向全方位開放地區轉變,努力推動試驗區成為開發扶貧的排頭兵、生態建設的領頭雁、人口控制和素質提升的示范區、多黨合作的標志性平臺;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把畢節建設成為經濟快速發展、生態不斷改善、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試驗區。
區劃:貴州省·畢節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