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子山瀑布 |
地名:清遠市 | 隸屬:廣東省 |
區劃代碼:441800 | 代碼前6位:441800 |
行政區域:廣東省 | 地理分區:華南地區 |
行政級別:地級市 | 車牌代碼:粵R |
長途區號:0763 | 郵政編碼:511500 |
轄區面積:約19036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369.84萬人 |
人口密度:約194人/平方公里 |
![]()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清城區 | 441802 | 1296km2 | 清城區區號:0763
清城區郵編:511500
清城區前身是清遠縣,建于秦朝,迄今已有2216年的歷史,1988年初經國務院批準,清遠撤縣…[詳細] |
清新區 | 441803 | 2353km2 | 清新區位于廣東的西北部,與清遠市區相連,是珠江三角洲與粵北山區的過渡地帶。面臨珠三角,后靠廣大內陸省份,與清遠市區緊密相連,距新建廣州花都國際機場40…[詳細] |
佛岡縣 | 441821 | 1295km2 | 佛岡縣是清遠市所轄的八個縣、(市區)之一,地處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邊緣,佛岡歷代是兵家必爭之地,兩漢時分屬南?ぶ兴蘅h、桂陽郡湞陽縣;
清嘉慶…[詳細] |
陽山縣 | 441823 | 3330km2 | 陽山縣(廣東省清遠市轄縣)位于廣東省西北部,屬南嶺山脈南麓,連江中游。東鄰英德、乳源,西靠連南,南接懷集、廣寧、清新、北與連州、湖南省宜章縣接壤,東西…[詳細] |
連山縣 | 441825 | 1219km2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位于南嶺山脈西南麓,廣東省西北隅。北接湖南省江華縣,西連廣西壯族自治區賀縣,南交懷集縣,東鄰連南瑤族自治縣?偯娣e1264平方千米![詳細] |
連南縣 | 441826 | 1241km2 | 連南瑤族自治縣,這塊充滿神奇色彩的瑤族聚居區,位于廣東省西北部。地處北回歸線以北的北緯24°17′16″--24°56′2″,東經112°2′2″--…[詳細] |
英德市 | 441881 | 5634km2 | 英德市位于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東鄰翁源、新豐、南連佛岡、清新,西與陽山交界,北同乳源、曲江接壤,東西最大距離120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3千米?偯妗[詳細] |
連州市 | 441882 | 2668km2 | 連州市位于廣東省西北部,在連江上游。東北與湖南省宜章縣相接,東南與陽山縣交界,西南和連南縣為鄰,西北與湖南藍山縣、江化縣接壤,北面同湖南省臨武縣相連![詳細] |
地名由來:
是因為南朝梁天監年間設清遠郡,清遠之名由始而來。意為“香清溢遠之地”。
榮譽排行:
2023年4月,2023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出爐,清遠市位列第109名。
2022年,清遠市GDP總量為2032億元,位列2022年廣東省各大城市GDP排名第14位。
2022年11月,清遠市被確定為廣東省首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
2022年1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清遠市為2021年度國家衛生城市(區)。
2022年2月,2021廣東省各大城市GDP排名出爐,清遠市以2007.45億元位列第14位。
2021年11月,2021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發布,清遠市位列第192名。
2021年11月,2021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發布,清遠市位列第199名。
2021年5月,清遠市位列2021年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第93(三線城市)。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清遠市人口數量為常住人口396.9萬人,位列廣東省各地市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3位。
基本介紹:
清遠市位于廣東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嶺山脈南側與珠江三角洲的結合部;南連廣州、佛山,北接湖南、廣西,東及東北與韶關市相鄰,西及西南與肇慶市為界,總面積1.9萬平方公里,約占全省總面積的1/10;清遠市是廣東省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2002年末有少數民族人口20.22萬人,以瑤、壯族居多。
清遠市是于1988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地級市,轄清城區、佛岡縣、陽山縣、清新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南瑤族自治縣,代管英德市、連州市。市人民政府駐清城區。
清遠市是廣東省地域最遼闊的地級市,全市有耕地面積28.9萬公頃,林地面積118.8萬公頃,園地面積3.0萬公頃,水域面積6.4萬公頃,未利用土地26.6萬公頃;是廣東省的主要礦產市之一,已發現的礦種有62種,已探明儲量的有44種,居全省前三位的有15種;水力資源豐富,可供開發利用87.62萬千瓦,至2003年底,已開發建設小水電裝機容量62萬千瓦;土特產品頗具特色,清遠麻黃雞、烏棕鵝、乳豬、乳鴿,陽山三黃雞,連山麻鴨,英德紅茶,北江冬菇,駱坑筍,連州水晶梨,陽山同冠梨和板栗,連山沙田柚等,均有口皆碑。
清遠市歷來有粵、湘、桂“三省通衢”之稱,有連通境內的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106國道、107國道,并與大、小北江航道溝通,形成了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網絡,至2003年底,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008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8.8公里,國道505公里,省道1287.8公里,縣道937公里,公路密度為52.8公里/百平方公里,所有鄉鎮均通公路,所有村委通機動車;全市通信暢順。2003年底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6.9萬門;能源充足,電力自給有余,年供電量17.28億千瓦時,年售電量16.03億千瓦時。
清遠已有2100多年的人文歷史,具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其中5處可列入“廣東之最”:廣東最大的古建筑群飛霞風景區;廣東儲量最大、水質最好的清新三坑溫礦泉;廣東第一高峰陽山石坑崆風景區;廣東最長的地下河連州地下河游覽區;廣東最具民族特色的連南瑤族風情游覽區。此外,英德寶晶宮、佛岡黃花湖、銀盞溫泉度假區、清新太和古洞等旅游景區也頗負盛名。
歷史沿革:
清遠市境在先秦時代,為古越族各部落聚居地。
西漢初年開始建縣,首置桂陽縣(轄今連州、連南、連山縣地,縣治在今連州鎮)。
南朝起,在建置縣級行政的基礎上,開始設郡置州:梁天監六年(507),分湘、廣二州置衡州(治在含洭);以陽山、桂陽、含洭、廣惠(亦名廣德)4縣。
明代在全國的政區設置分為布政司(初期為行。、府(直隸州)、縣(散州)三級。
這一時期清遠境內政區設置變動,英德州降格為英德縣,屬韶州府;撤銷桂陽州,并入連山縣。
洪武十三年,又在原來桂陽州的治所設立連州(即后來的連縣)。
洪武十四年,連州及其所轄的陽山縣和連山縣改屬廣州府。
萬歷十年(1582),清遠政區有:清遠縣、連州及所領陽山、連山2縣,隸廣東布政司廣州府;英德縣,隸廣東布政司韶州府。
清代康熙至乾隆十一年(1746),這一時期清遠境內政區設置變動,只是佛岡直隸廳的設立。
清雍正七年(1729),連州改為直隸州,直隸廣東布政司,轄陽山、連山2縣。
嘉慶十八年(1813),清朝從清遠、英德2縣劃地設立佛岡直隸廳。
嘉慶二十一年,連山縣升格為連山綏瑤直隸廳,統管“連陽”瑤務,宣統三年(1911)復稱連山縣。
嘉慶二十五年(1820),清遠境內設置的政區有1個直隸州:連州,屬南韶連道,直隸廣東布政司;2個直隸廳:佛岡、連山,分別屬廣肇羅道和南韶連道,直隸廣東布政司;3個縣:清遠、英德、陽山,分別隸屬廣肇羅道廣州府、南韶連道韶州府、南韶連道連州。
中華民國建立后,清遠的名稱和范圍與清代相同,但將府直轄地及州、廳皆改為縣,成為省、縣二級制,并于省、縣之間分區相繼設置綏靖區、行政區、行政督察區。
1912年,連州、連山直隸廳分別改為連縣、連山縣。
1914年,佛岡直隸廳改為佛岡縣。
1947年,國民政府設立連南縣,隸屬廣東第二專署行政督察區。
1983年7月,韶關實行市管縣新體制,清遠、佛岡兩縣從韶關地區劃歸廣州市管轄。
1988年1月7日,國務院批準撤銷清遠縣,設立地級清遠市,原清遠縣分為清城、清郊兩個市轄區,并劃廣州市屬的佛岡縣和韶關市屬的英德縣、陽山縣、連縣、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為清遠市所轄。
1992年清郊區改稱清新縣;1994年,英德、連縣改為縣級市(連縣稱連州市),由清遠市代管。
2012年1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清新縣,設立清遠市清新區。
區劃:廣東省·清遠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