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津四面山 |
地名:長壽區 | 隸屬:重慶市 |
區劃代碼:500115 | 代碼前6位:500115 |
行政區域:重慶市 | 地理分區:西南地區 |
行政級別:市轄區 | 車牌代碼:渝 |
長途區號:023 | 郵政編碼:401220 |
轄區面積:約1421平方公里 | 人口數量:約69.3萬人 |
人口密度:約488人/平方公里 | |
下轄地區:7個街道、12個鎮 |
![]()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鳳城街道 | 500115001 | 72.7km2 | 鳳城街道地處長江北岸、重慶市東部,位于長壽主城區,是長壽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街道辦事處駐鳳城街道黃桷堡3號。辦事處轄10個社區、151個居民組,…[詳細] |
晏家街道 | 500115002 | 95km2 | 重慶市長壽晏家街道辦事處,位于長壽城區西郊,是長壽通往重慶的必經之路。辦事處轄10個村,8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約9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10萬人![詳細] |
江南街道 | 500115003 | 68.8km2 | 江南鎮位于長江以南,東與涪陵區石砣鎮相鄰,南靠五堡山山脈,與涪陵區石合鄉接壤,西與巴南區麻柳鎮相連,北臨滾滾長江,與長壽主城區和川維廠等省市屬廠礦隔江…[詳細] |
渡舟街道 | 500115004 | 渡舟鎮轄15個村,1個居委會,169個村民小組?側丝44414人,其中農業人口40886人。農業、工業、第三產業興旺發達,是區政府規劃的生態工業園鎮…[詳細] | |
新市街道 | 500115005 | 37km2 | 新市鎮位于長壽區東郊,幅員面積37平方公里,轄8個村、54個村民小組、2.98萬人。轄區地勢平坦,農產品豐裕,是長壽重要的產糧、生豬、禽蛋和優質伏淡季…[詳細] |
八顆街道 | 500115006 | 99.25km2 | 八顆鎮位于長壽主城區西郊,東臨桃花溪,西倚明月山,南靠晏家工業園區,北傍商貿重鎮葛蘭,幅員面積99.2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2386畝,田28617畝…[詳細] |
菩提街道 | 500115007 | 菩提街道設立于2015年12月21日,位于長壽主城區,是長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街道轄區以區政府為中心,東接但渡,南連鳳城,西鄰八顆,北連渡舟,…[詳細] | |
鄰封鎮 | 500115123 | 55km2 | 長壽區鄰封鎮距長壽主城區25公里,位于風景幽美的龍溪河畔,東鄰長壽湖鎮,南接但渡鎮,西與渡舟鎮接壤,東北角與雙龍鎮毗鄰,西北方與新市鎮相連。全鎮幅員面…[詳細] |
但渡鎮 | 500115124 | 57km2 | 但渡鎮位于長涪高速公路但渡立交橋,距長壽主城區6公里。全鎮轄8個村,64個村民小組,共有6925戶,2萬人,幅員面積57平方公里,F已實現村村通公路、…[詳細] |
云集鎮 | 500115125 | 115.32km2 | 云集鎮幅員面積115.32平方公里,11個行政村,90個村民小組,人口3543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79人),耕地面積39693畝,其中田15047畝…[詳細] |
長壽湖鎮 | 500115126 | 104.53km2 | 長壽湖鎮地處長壽區東北角,位于龍溪河流域中下游的長壽湖畔,距長壽主城區28公里,距重慶主城區100公里。
長壽湖鎮現轄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詳細] |
雙龍鎮 | 500115127 | 57km2 | 重慶市長壽區雙龍位居長壽城東北部,距長壽城區22Km,距長梁高速公路合興立交橋出口5Km,高速路與長壽湖旅游大道通過街道。擁有幅員面積57 Km2,1…[詳細] |
龍河鎮 | 500115128 | 89.9km2 | 長壽區龍河鎮地處長壽城區東北20公里處,2003年9月由原龍河鎮、合興鄉、樂溫鄉合并而成,鎮政府所在地設在合興場;屬淺丘平壩地勢,土壤肥沃,龍溪河流經…[詳細] |
石堰鎮 | 500115129 | 101.78km2 | 石堰鎮位于長壽區以北34公里處,渝巫路、長梁路由南至北穿境而過,具有良好的區域、地理優勢,幅員面積101.78平方公里,耕地50711畝,轄20個行政…[詳細] |
云臺鎮 | 500115130 | 87.32km2 | 位于長壽區北部,距區府35KM,距重慶主城區100KM。場鎮位于東經107.11,北緯30.07,屬三級臺地淺丘區,處于明月山支脈的東南翼。斜谷寬闊、…[詳細] |
海棠鎮 | 500115131 | 46km2 | 海棠鎮隸屬于重慶市長壽區與云臺鎮、墊江縣澄溪鎮、四川鄰水縣八耳鎮相鄰,是長壽最北的邊關鎮,距城區46公里。境內交通便捷,渝巫路、渝萬高速公路貫穿而過,…[詳細] |
葛蘭鎮 | 500115132 | 47.5km2 | 葛蘭鎮地處長壽區腹心,渝東地區交通要沖,渝萬公路橫貫全境,交通便利。商貿繁榮,是市級示范小城鎮,重慶市的首批啟動中心鎮和全市百個中心商貿鎮。幅員面積4…[詳細] |
洪湖鎮 | 500115136 | 103.65km2 | 洪湖鎮位于明月山、銅鑼山之間的大洪河畔,距長壽主城38公里,重慶主城65公里,交通四通八達。幅員面積103.65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1.16萬戶…[詳細] |
萬順鎮 | 500115137 | 57km2 | 萬順鎮地處長壽區西北角,位于長壽西山腳下,大洪湖湖畔,與四川省鄰水縣接壤,距長壽主城區42公里,距重慶主城區60公里。
萬順鎮現轄8個行政村…[詳細] |
地名由來:因境內的長壽山( 樂溫山)得名 ,山稱長壽,因為這附近有很多長壽之人。
2023年7月,第四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名單公布,長壽區入選。
2021年9月,長壽區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長壽區為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長壽區人口數量為69.3萬人,位列重慶市各縣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0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629位。
2020年12月,長壽區上榜2020年全國新城區綜合競爭力百強,排名第73。
2020年,2019年重慶市各區縣GDP排行榜出爐,長壽區以701.24億元位列第13位。
2016年2月,長壽區上榜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6年2月,農業部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確定長壽區為2014—2015年度全國平安漁業示范縣。
重慶市長壽區位于東經106度49分至107度27分,北緯29度43分至30度12分之間。氣候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冬暖春早、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常年平均氣候17.7℃,最高年20.4℃,最低年16.7℃。常年平均降水量1165.2毫米。常年日照時數1245.1小時。
轄區南北長56.5公里,東西距57.5公里?偯娣e1423.62平方公里。地處重慶市中部,東南接壤涪陵區,西南與渝北、巴南區為鄰,東北接墊江縣,西北與四川省鄰水縣相接。
域內江河縱橫,峰巒疊翠。東部黃草山稱東山,海拔600米—700米。西部明月山,稱西山,境長約80公里,海拔600米—700米,全區最高峰白云山1034.2米。銅鑼山位西北,海拔500米—600米。南部五堡山、與涪陵、巴南區交紜?BR>長江、龍溪河、大洪河、御臨河分別流經區境,積雨面積在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3條。長江流經20.9公里,年經流量3600多億立方米。龍溪河全長170公里,區內78.2公里。因建獅子灘水力發電廠,而成長壽湖,有“川東明珠”之譽?刂屏饔蜷L140公里,水面積65.5平方公里,總庫容10.27億立方米,島嶼200多個。
長壽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全區土地面積212.32萬畝。其中陸地195.6萬畝,占92.13%,水域16.72萬畝,占7.87%。土壤為水稻土、沖積土、紫色土、黃泥土。有珍貴樹種水杉、銀杏、月桂、沙田柚、夏橙等,有一類保護動物中華鱘、白鱘、胭脂魚,二類豹,三類長江鱘、紅腹錦雞、靈貓、獐子等。
天然氣探明儲量3000億立方米,煤炭4598萬噸,優質白云巖10億噸,特優級石灰石20億噸,厚層巖鹽數十億噸,沙金、硫鐵礦、黃鐵礦、鋁土礦、鉀礦、石膏等儲量頗豐;江河水能蘊藏量18萬千瓦,可開發量達95%;有古代遺址18處,古墓葬66處,古建筑85處,石刻及石佛寺27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6處,旅游點30余處。
長壽區主要以漢族人口為主,占總人口的99.97%以上。少數民族有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白族、土家族、傣族,全區2004年末總戶數288792戶。全區總人口87494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77606人,農業人口697343人,戶均3.03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14.55人。
2004年末,全區已婚育齡婦女186323人,占戶籍人口21.3%,全區出生人數7745人,人口出生率為8.85‰,死亡人口5974人,死亡率為6.83‰,自然增長率為2.02‰。男女性別比例為106.7:100,新生嬰兒性別比為108.6:100。
長壽是重慶市長壽人口較多的區(市)縣之一。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準線。
人口區劃
長壽區幅員面積1423.62平方公里,總人口874949人。下轄2個街道辦事處(鳳城街道辦事處、晏家街道辦事處),16個鎮(江南鎮、但渡鎮、鄰封鎮、長壽湖鎮、云集鎮、雙龍鎮、龍河鎮、海棠鎮、云臺鎮、石堰鎮、葛蘭鎮、新市鎮、渡舟鎮、八顆鎮、洪湖鎮、萬順鎮),228個村,2512個村民小組,19個居委會,152個居民小組。
長壽典故
長壽區(原長壽縣)位于重慶市東部,是一個古老文明的縣?h名的由來,傳說紛紜,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在明代洪武年間,有一位狀元及第官拜當朝的宰相,一次下鄉察訪民情,路過雙龍場,(一說是路過新市鄉附近的河石井),突遇大雨滂沱,便在酒店歇息躲雨,得見酒店對面一家庭院張燈結彩,鼓樂齊鳴,笙歌不輟,人來客往,十分熱鬧,正待問個究竟。卻見一位老翁,滿頭白發,銀須齊胸,年約九十有余,來店沽酒,自稱是給爺爺做壽。這位宰相聽后,興趣油然而生,便向老翁問道:“令祖父高齡幾何?”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滿一百五十歲”。宰相越發驚奇,正欲細問,又見一個年約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來到老翁面前,口稱爺爺,給你送來雨傘。片刻,又有一個兒童蹦蹦跳跳歡天喜地前來,稱送傘者為爺爺,要他回去拜壽行禮。宰相在這里再也按捺不住,于是親赴壽翁家祝賀,賓主動寒暄中,主人察言觀色,深感來人談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寶,請其題詞留念。宰相亦不推諉,接過筆來,龍飛鳳舞地寫下“花眼偶文”四個大字。主人不解其意,向他請教,宰相便以每個字為句首,寫下四句詩:
花甲兩輪半,眼觀七代孫;
偶遇風雨阻,文星拜壽星。
下方落款是:“天子門生門生天子”。主賓們才恍然大悟,方知客人是當朝宰相,又是皇帝的老師,大家不由肅然起敬。
這位宰相通過察訪,了解到這個古老文明的樂溫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民風淳樸,熱愛勞動,百歲老人比比皆是。便回朝奏明天子,從是年九月開始,遂改樂溫縣為長壽縣。
這個美妙的傳說,歷經數百年,至今民間還繪聲繪色盛傳不衰。但此事畢竟是傳說,沒有事實根據。長壽縣名究竟由來如何?要從長壽縣的地理沿革說起。根據重慶簡史記載,在戰國時期,秦惠王更元九年(即公元前三百一十六年)以前,四川東部一帶處在氏族部落階段,缺乏詳細的文字記載,無法查證。按長江所經之地,長壽周圍古代氏族、部落的分布情況判斷,長壽屬于枳。有巴、枳、魚等氏族。巴:其地在今重慶附近;魚:其地在今奉節區;枳:其地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氏族部落時期,長壽屬枳,隸屬巴國梁州。秦始皇統一六國(公元前221年),置三十六郡,長壽縣域屬巴郡的枳縣!墩x》枳:“今涪州城,為秦枳縣,在江南”!洱徶尽吩疲骸拌纵牻窀⒘,長壽等縣地”?h治在今涪陵城西四十五里梓里鄉。西漢、東漢、三國蜀漢以及西晉時期,長壽縣屬枳縣部份,隸屬涪陵郡。東晉(公元347--420年)時期,晉桓溫平蜀,以舊枳縣為涪陵郡治,而遷巴郡之枳于鄰溪口(今渝北區洛磧鎮),長壽區域仍是枳縣一部份,隸屬涪陵郡。南朝、西魏、北周時期,枳區隸屬巴郡,直至隋朝開皇初廢郡止。
唐代武德二年,正式置樂溫縣(即今長壽區域),隸屬涪州!耙蚱涞爻,禾稼早熟,民樂之”,故定名為樂溫縣。元末明玉珍及其子明升踞蜀十年(公元1361--1371年),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夏,都重慶。明代洪武六年九月,明玉珍將樂溫縣改名長壽縣。以縣北有長壽山,居其下者,多長壽老人,因此得名!睹髦尽罚洪L壽“府東少北,洪武二年置”縣城仁和場灌灘寺。明天順中,知縣時順始遷縣城于銅鼓坎,下則瀕臨長江,外環以深濠。萬歷年間,不幸中火,知區王來舉重修。崇禎末年,復毀于農民起義軍。清代康熙六年,知縣余鈺復移置于鳳山,以石修砌成垣,辟有四門:東名“迎暉門”;南名“安慶門”;西名“集鳳門”北名“拱辰門”。八年功竣。至此,長壽縣城規模始具,人稱“鳳城”,直到今日。
直至現在,長壽區同樣也不負長壽之名。到2004年末,全區60歲以上老年人已達到14.1萬人,占總人口的12.8%,已超過國際通用人口老齡化起點(7%)的標準線。假若你來到長壽區的協信廣場上,可以很驚奇的發現,整個廣場上大多數都是老年人,是一道十分讓人感到溫暖的風景線。
歷史沿革
元改樂溫縣為長壽縣?h有樂溫山,人多長壽一名長壽山,縣以此名。一說長壽山獨平衍曲折,形如壽字而言,取以名縣。
2001年12月25日,國務院批準:撤銷長壽縣,設立重慶市長壽區。
2000年,長壽縣轄鳳城、朱家、獅子灘、葛蘭、晏家、江南、鄰封、但渡、云集、雙龍、龍河、石堰、云臺、海棠、沙石、新市、付何、渡舟、八顆、洪湖、萬順、稱沱22個鎮、扇沱、石回、焦家、華中、飛龍、合興、羅圍、樂溫、義和、黃葛、天臺、大壩、三平、蘆池14個鄉!「鶕谖宕稳丝谄詹閿祿喝h總人口874307人,其中:鳳城鎮146767人、朱家鎮46629人、晏家鎮28628人、渡舟鎮29548人、獅子灘鎮17785人、葛蘭鎮38094人、江南鎮13453人、鄰封鎮18621人、但渡鎮20876人、云集鎮19905人、雙龍鎮28589人、龍河鎮20068人、石堰鎮37096人、云臺鎮28826人、海棠鎮30252人、沙石鎮19830人、新市鎮28375人、付何鎮24184人、八顆鎮21713人、洪湖鎮16177人、萬順鎮28473人、稱沱鎮15009人、扇沱鄉7657人、石回鄉13556人、焦家鄉18200人、華中鄉19985人、飛龍鄉10051人、合興鄉18832人、羅圍鄉16957人、樂溫鄉8541人、義和鄉7259人、黃葛鄉20068人、大壩鄉4482人、天臺鄉25897人、三平鄉14926人、蘆池鄉8998人。
2001年11月21日,長壽縣但渡鎮政府駐地由但渡村三堡石遷至下洞村宋家廟(渝府[2001]288號)。
2002年,長壽區轄22個鎮、14個鄉,38個居委會、569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87.4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48萬人。
2003年9月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渝府[2003]200號)同意長壽區將原有的22個鎮、14個鄉調整為2個街道辦事處、16個鎮。調整后,街道辦事處和鎮平均面積由原來的39.6平方千米增加到79.1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原來的24290人增加到48581人。
一、撤銷6個鎮、14個鄉:鳳城鎮、晏家鎮、朱家鎮、稱沱鎮、付何鎮、沙石鎮、三平鄉、扇沱鄉、石回鄉、焦家鄉、飛龍鄉、羅圍鄉、合興鄉、義和鄉、大壩鄉、蘆池鄉、黃葛鄉、樂溫鄉、天臺鄉、華中鄉。
二、更名1個鎮:將原獅子灘鎮更名為長壽湖鎮。
三、設立2個街道辦事處
鳳城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黃桷堡3號,轄原鳳城鎮所轄行政區域,面積72.60平方千米,人口148040人。
晏家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晏家場,轄原晏家鎮、朱家鎮所轄行政區域,面積94.83平方千米,人口73062人。
四、擴大13個鎮的行政區域
江南鎮:政府駐地千佛場,轄原江南鎮和扇沱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67.89平方千米,人口20925人。
鄰封鎮:政府駐地鄰封場,轄原鄰封鎮和焦家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55.85平方千米,人口37086人。
長壽湖鎮:政府駐地獅子灘,轄原獅子灘鎮、石回鄉和雙龍鎮友愛、華豐、響塘、合豐、圍子、桂花、沙沖等7個村以及云集鎮石堡、花山、大石、中心、玉華、石嶺、團壩、紅光、懷碧等9個村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04.53平方千米,人口50713人。
云集鎮:政府駐地華中場,轄原云集鎮水平、青豐、尖鋒、同心等4個村和原華中鄉、飛龍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15.32平方千米,人口35810人。
雙龍鎮:政府駐地雙龍場,轄原雙龍鎮雙龍、光輝、天堂、活魚、吼水、燈塔、紅巖、祠堂、鞍山、群力、連豐、谷黃、新生、和平、龍灘等15個村和羅圍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56.97平方千米,人口41161人。
龍河鎮:政府駐地合興場,轄原龍河鎮、合興鄉、樂溫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89.9平方千米,人口48616人。
海棠鎮:政府駐地海棠鋪,轄原海棠鎮和黃葛鄉中灣村所轄行政區域,面積44.35平方千米,人口29657人。
云臺鎮:政府駐地云臺場,轄原云臺鎮和義和鄉油草寺、橋壩、河坎、拱橋、開豐等5個村以及黃葛鄉大坡、黃桷、大凼、園林、巴河、應祝、李坪、青云、八角、六合、石河、梅沱、鯉魚、雙土、三百等15個村所轄行政區域,面積87.29平方千米,人口48490人。
石堰鎮:政府駐地石堰場,轄原石堰鎮、沙石鎮和義和鄉干壩、絲栗、宏偉、義和等4個村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07.18平方千米,人口59831人。
葛蘭鎮:政府駐地葛蘭場,轄原葛蘭鎮、大壩鄉、天臺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10.9平方千米,人口70351人。
八顆鎮:政府駐地梓潼場,轄原八顆鎮、付何鎮所轄行政區域,面積99.25平方千米,人口45372人。
渡舟鎮:政府駐地渡舟場,轄原渡舟鎮、三平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65.05平方千米,人口44475人。
洪湖鎮:政府駐地大洪湖,轄原洪湖鎮、稱沱鎮和蘆池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03.65平方千米,人口39593人。
五、保留3個鎮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萬順鎮、但渡鎮、新市鎮。
區劃:重慶市·長壽區 |